一、挡车球又称挡车石球
挡车石球,顾名思义,就是一种用来挡住汽车的石头。它的用途很广泛,可以在不允许车辆通行的十字路口使用。挡车石的主要材料有大理石和花岗岩,不过,一般都是用花岗岩做挡车石。
最开始的时候,挡车石球是以球形为主,现在很少有纯粹的球形挡车,现在的挡车石球都是有基座的石头球。
这样的带有基座的石球不用装,只需用叉车将其放下,便可调节其间距,因而,有基座的挡车石球使用起来更加灵活,深受顾客的青睐。一般有30,40,50,60的大小;一般都是30厘米的球体,40厘米的球体等等。
二、挡车桩,也称车挡石
在庞培城的古罗马时代,车辆和行人交错在一起,造成了城市的交通阻塞,并不时地出现事故。他们把人行道和马车道分开,把人行道抬高,并在马十字路口附近铺上了一块石头,那是用来指示行人通过的。行人可以在跳石上缓慢地通过街道。那块石头正好落在了两个车轮之间。此后,很多城市采用了这个办法。
斑马线的由来:1950年代早期,英国人在街上设置了一个十字形的人行横道,规定行人必须通过人行横道,因此,伦敦大街上有一条显眼的横线,横线就像一匹斑马的白色条纹,因此被称为斑马线。
当驾驶员看见白色的线条时,会自动放慢速度,或者停下来,以保证行人的安全。今天,斑马线依然存在于大街上。“停车石”的由来:1970年代末,美国的交通状况特别好,经常会有车祸,尤其是在人行道上,再加上美国国内的内战,人们在不知不觉中,把混凝土砌成的石块,称为“挡车石”。
随著时间的推移,汽车止水石也被应用于人行道与盲道的交叉处,用以阻挡汽车及其它交通工具进入人行道。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是天然石材,也有其它的橡胶材料和不锈钢材料。
石鼓又名“陈仓石碣”或“岐阳石鼓”,是先秦时代石制刻有文字的石碑,出土于陕西宝鸡,627年出土,现为北京故宫博物馆的“石鼓馆”。
因其刻凿的篆文价值不菲,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种石制文字,在各个朝代都受到高度的重视。按鼓面上的文字,将其命名为:孟原、而师、马荐、吾水、吴人、吾车、谷沔、田车、銮车、雨。
四、其它形状的挡车石
随着城市的发展,道路上的车辆也越来越多,为了不让汽车驶入人行道和广场,他们会在特定的位置竖起一面石鼓,防止车辆通过。
挡车石不仅是圆形的,还有半圆形、方形、多边形等,还有立面、锥形、钻石等。挡车石也非常讲究美感。